|
誰讓腎臟病成為新國病?
台灣的腎臟病發生率世界第一。這個新的「世界第一」可怕又可恥,因為原因出自許多民眾未得到知識教育,以致慢性病控制不佳,以及中西藥的環境及管理不佳;不但會增加國家財政負擔,也將讓台灣人成為「新東亞病夫」。 在台灣施打B肝疫苗政策21年後,21歲以下人口肝病已獲相當控制,但腎臟病反而成為新國病。 台灣腎臟病的發生率(新生病例比率)已經搶下世界第一、盛行率(存活病人比率)第二。 根據美國腎臟病登錄協會ESRD《末期腎臟病2005年年報》,台灣2002年洗腎病人的發生率達每百萬人384人,勝美超日,已是世界第一。 慢性腎臟病盛行率每百萬人1631人,僅次於日本。依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三高調查,約有150萬人罹患3∼5期慢性腎臟病。 洗腎不僅大大影響生活品質,也是國家財政的重大負擔。 去年健保花在洗腎的費用是260億,今年預估將會花費277億,都超過國家整年的醫療費用7%以上,高居重大傷病第一位,是健保單一給付最高的疾病,甚至超越第一死因的癌症。 更糟的是,「這只是龐大冰山露出的一角,」腎臟醫學會秘書長、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永銘憂心道,若政府、民眾再不提高警覺,未來不堪想像。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許志成最近發表在《美國腎臟病期刊(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)》的研究發現,台灣高達九成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不知道自己罹患腎病,不知尋求適當的醫療途徑,也不會改變生活形態和飲食。發現時通常腎臟已壞八、九成 腎臟和肝臟一樣沒有神經,病人多半沒有特別的症狀,等到覺得身體不舒服時,通常腎臟已經壞了六成以上,甚或八、九成,瀕臨洗腎邊緣。 「保肝固腎」本來是台灣人最愛講的事,怎會繼肝病之後,腎臟病成為國病? 除了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外,其他的原因都找得到答案。 糖尿病 腎臟病的最大股東是糖尿病,新增的尿毒病例中超過三分之一(38.7%)是糖尿病控制不好而惹禍。糖尿病是上游,腎臟病是下游,「不應該讓球從這個斜坡面滾下來,」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永銘比喻。 腎臟病為何和糖尿病有關?致病機轉至今不甚明白,但一般而言,腎臟本來就是個微血管球,糖尿病會傷害腎臟毛細血管壁,時間一久,腎臟就會變壞。 從電子公司退休的王先生就是一個例子。他長年罹患糖尿病,只靠藥物控制,控制得並不理想,但他不以為意。 4年前的除夕夜,突發高燒送醫,急診室醫師告訴他:「你要在醫院過年了,」他覺得納悶,不就是感冒而已嗎?醫生解釋:「你的腎臟壞掉了。如果你現在不住院,過年後你也回不來了,」頓時天地變色。 原本退休後想頤養天年的他,現在只能每天吃燙青菜、半碗飯控制腎臟病,「每天活著等這個陰影(指洗腎)。」糖尿病衛教學會2004年資料顯示,血糖控制重要指標──糖化血色素(AIC)小於7,從20.9%下降至16.9%,其他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、中風等皆比前一年下降,唯腎病變、慢性腎衰竭卻逆勢上揚。 但糖尿病界大老、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港分院院長杜思德忍不住抱怨:「把責任推給新陳代謝科並不公平,在病人出現微白蛋白尿(初期腎病變指標)時,腎臟科就該介入了,」他認為兩科應該坐下來建立共同的治療準則。 中草藥 要防治腎臟病,另一個需要坐下來談的是中、西醫界。 1993年比利時教授Jean-Louis Vanherweghen發現,在布魯塞爾附近有許多婦女服用的含中藥「防己」的減肥藥,導致腎衰竭,他稱此現象為「中藥腎病變」(Chinese Herb Nephropathy)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與其他數十個國家,相繼禁止含馬兜鈴酸的草藥與製劑製造、販售。 這種含馬兜鈴酸的中藥之所以可怕,也在它強烈的致癌性。國際癌症研究所(IARC)在2002年將馬兜鈴屬植物的草藥列為第一類的制癌物(共分四類,第一類指對人類致癌性證據充足)。 2003年底,中醫藥委員會以難得的明快作風禁用五種含馬兜鈴酸的中藥(廣防己、青木香、關木通、馬兜鈴及天仙藤),並註銷該類藥材許可證50張。 隔年,台灣尿毒症新生個案馬上從425例掉到384例,是多年來第一次下降。「這要給他們credit(讚揚),」腎臟醫學會理事、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說。但是含馬兜鈴酸的中藥還有很多尚未禁用,如馬兜鈴屬的朱砂蓮、尋骨風、青香藤、南木香、通城虎等;細辛屬的細辛、黃細辛、花臉細辛等,雖然中醫藥委員會認為這些中藥材毒性較低,加強管理即可,但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吳明玲看多了病人後說:「要是你問我,我是不敢吃的。」 除了中藥本身的腎毒性外,中藥的重金屬殘留也令人憂心。 消基會自2003年開始每年都接受民眾中藥檢驗,年年測出中藥含重金屬鉛和汞。今年受測的小兒驚風散,汞含量還高達驚人的3500ppm,比衛生署公告的7種中藥材汞限量2ppm,高出甚多。 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發表在世界排名第一的《新英格蘭期刊》的研究指出,身體中鉛含量只要有0.3毫克,就足以導致每年1%腎功能損傷,「鉛沒有安全限量,」也就是說,暴露於鉛愈多,腎功能損害愈嚴重,林杰樑強調。 腎臟也是鎘早期危害的目標器官。鎘在腎臟累積會造成腎小管的持續破壞,嚴重時也可能造成尿毒症。日本因鎘污染造成的「痛痛病」,其中之一的特徵就是腎小管功能失調。 2004年中醫藥委員會公告杜仲、枇杷葉、肉桂、桂枝、白己、五加皮等7種中藥鎘、汞、鉛的重金屬限量標準,其他中藥則以總量100ppm為標準。 「這真是天文數字,」林杰樑搖頭道,他解釋,即使中藥材裡含有劇毒的鎘、汞只要在100ppm以下,以目前的國家標準都算「合格」。相較於最近再度爆發的鎘米風波引起全國恐慌,鎘含量最高也不過測出0.69ppm而已。 2003年中醫藥委員會委託學者研究重金屬限量,草案中建議鉛訂為5ppm、鎘0.6ppm,結果公告的竟是鉛30ppm、鎘2ppm,提高近6倍,「全世界最落後的標準,」吳明玲醫師忍不住批評。 中醫藥委員會主委林宜信委婉解釋,但也間接承認中藥重金屬殘留問題不算輕,「管制和產業能力有關,你可以訂全世界最嚴格的標準,但沒東西可用,」也就是說,若管制過嚴,將少有合格中藥可堪使用。 「中藥含鉛」問題已然浮現在餵養下一代的母乳上。 今年發表在《整體環境科學》(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)的研究發現,食用中藥的婦女母乳含鉛比一般人高,吃中藥母親的母乳範圍落在8.59±10.95微克/每升,沒有吃中藥的母親母乳鉛含量是6.84±2.685微克/每升。 中藥保存不良若產生赭麴毒素,也有腎毒性。 過去赭麴毒素引起的腎衰竭常被認為是馬兜鈴酸,因為兩者的病理特徵非常類似。但長庚醫院發現,200個洗腎病人中,有三成赭麴毒素含量偏高。有可能從保存不當的五穀雜糧、咖啡豆和中藥材所引起。 西藥 中國人愛吃中藥,西藥也吃得兇。 「止痛藥腎病變」(Analgesic Nephropathy)在醫院有獨立的診斷代碼,據腎臟醫學會2001年的資料,因止痛藥腎病變而進入洗腎的新增病人有182名,佔總數的3.2%;但長庚醫院非正式的統計,更高達7.1%。 「台灣未禁用混合型止痛藥,即同時含有非類固醇止痛藥和乙醯胺酚(商品名普拿疼)的止痛藥,是目前一大課題,」林杰樑說,最常見的就是百服寧頑痛錠、速定、散利痛、五分珠等加強型止痛藥。 有些積極預防止痛藥腎病變的國家,在限制混合型止痛劑後,發生率才下降的做法,值得台灣借鏡。如澳洲在1979年禁用混合型止痛劑前,止痛藥腎病變高達21%,20年後已下降至5%;某些歐洲國家也在努力已經禁止。 除了止痛藥,來路不明的藥物更是可怕。 尿毒發生率最高的縣市(即世界最高)在台南市、高雄縣、屏東縣、台南縣、高雄市等南部五縣市,也被懷疑和南部電台賣藥猖獗有關。 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港分院院長杜思德醫師說,台灣有100萬的糖尿病人,只有70萬進入醫療體系,30萬在外面亂吃藥,「這些怎麼不好好管管?」他提高音量質問。 林淇雲的爸爸罹患糖尿病,他在南部整天都在聽電台賣藥,買一些來路不明的藥治糖尿病,價格又貴得不得了,在台北工作的她對爸爸不聽勸只能頻搖頭,暗自擔心。 高血壓 除了不當用藥,慢性病中的高血壓病人有兩成機率會演變成高血壓性腎硬化。尤其是血壓控制不好,又抽菸、肥胖、膽固醇高的病人,更是讓自己成為高風險群。 高血壓若長期控制不好,會使全身血管硬化,包括腎臟的血管。腎動脈一旦硬化,血流受阻,以致腎臟局部缺血或血管阻塞,造成腎功能衰退。 而且,腎臟本來就有調控血壓的功能。血壓正常的人平常會分泌使血壓上升的「腎素」。當腎臟發生問題時,腎素會大量釋放至血液中,又刺激血壓升高。 令人憂心的是,民眾對「控制血壓有助預防腎臟病」缺乏認知。國民健康局的調查發現,只有5.7%的人知道預防腎臟病是要「控制血壓」。 高血壓控制率也不理想。國民健康局的調查也發現,僅有兩成多的病人能好好控制血壓。 台灣拒成「洗腎之島」 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腎臟病就像推骨牌一樣層層倒下;不當用藥不論中藥、西藥,更是推波助瀾,讓台灣一步步成為「洗腎之島」。 早期發現是防治或延緩慢性腎臟病唯一的鑰匙。 國衛院副研究員許志成認為,現階段建立「腎絲球過濾率(GFR)」自動回報系統刻不容緩。 腎絲球過濾率是測量每分鐘有多少水分經過腎絲球過濾的指標,較能真正反應腎功能的好壞,比醫界慣用的肌酸酐(一種身體肌肉代謝產物)敏感度更高。一直以來,醫界通常以肌酸酐1.2或1.4mg/dl做為判斷依據,然而在此標準以下的病人,有半數已達慢性腎臟病第三期。若能在檢驗室便以電腦設定自動回報系統,不僅可以提醒醫生多注意病人腎功能,也可以提醒病人自我注意腎臟健康。 另外,醫生也該主動找出病人。由於初期腎臟病沒有症狀,初期病人不會主動看腎臟科。但慢性腎臟病病人有四成以上是因糖尿病或高血壓控制不良引起,因此40歲以上罹患此兩者疾病的病人應要求定期做腎功能篩檢。 主管中西藥政的兩個主管機關也該正視這個世紀威脅,主動成為腎病最前線的保護者,「要有力,不要怕得罪人,」當年參與禁用含馬兜鈴酸中藥的前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直言。 除了要求政府和醫界及早建構全面性慢性腎臟病防治政策,並以全國性規模的防治團隊防治這可怕的疾病外,也要靠自己。包括提早揪出腎臟破洞,落實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。你也需要知道如何計算「腎絲球過濾率」的分期。 萬一真的走上洗腎之路,兩種透析(洗腎)方式各有何優缺點?哪種適合你的生活方式?也必須找到有品質的洗腎中心陪伴照顧你。 從毫無症狀的一般人到腎臟病各期,都應有可以實踐的飲食與生活策略。腎病初期症狀的人也要學會控制,以延後洗腎10年、甚至20年(見84頁「預防篇」)。 要避免走上洗腎之路,慢性病人平常就要做好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的控制,定期量血壓、驗尿,一般人生活中也要少鹽、適度蛋白質、多喝水,和不憋尿。 中華民國腎友協會理事長鄒政典認為:「腎臟病是一種叫你對自己好的病,」請記住這句話,然後往下面文章尋找答案。 |
original article posted at 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Chinatimes/Moment/newfocus-index/0,3687,9511140371+0+0+220738+0,00.html